《山河月明》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是谁 山河月明朱元璋看望朱棣?

山河月明朱元璋身边的太监是谁?

《山河月明》的持续热播,掀起了一股明朝热。虽然这部剧中有一些历史常识性错误,但对于很多渴望看明朝电视剧的观众来说,也算来得及时。

在剧中,除了展现了徐达、李善长、胡惟庸等洪武年间有名的大臣外,还出现了一些名气不大的“小人物”,例如本文要说的涂节。

涂节作为明朝的御史中丞,他曾举报胡惟庸谋逆,却仍被朱元璋无情杀掉。本文,笔者不谈剧情,希望通过现有的史料加上分析,引起大家对涂节这个小人物的思考。

一、刘伯温的班谁来接?

公元1368年,朱元璋建立明朝,延续宋制,设立中书省和御史台。朱元璋反复斟酌,决定让李善长和徐达任中书省左右丞相,而让刘基担任御史中丞。《明史·刘基传》云:

   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。

御史中丞乃言官之首,负有监察百官之责。同样,他也有权力监察中书丞相。换句话说,李善长也好,徐达也好,刘基都有权监察。

至于为何要选刘基为御史中丞,笔者认为,朱元璋主要有三方面考虑:

第一,刘基性格孤僻。李善长退隐后,朱元璋曾有意让刘基来做丞相,刘基回答说:“臣疾恶太深,又不耐繁剧,为之,且负大恩。”

可见,刘基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性格,得罪人的活可以干,居中协调各种关系却不是他的长项。

第二,刘基是浙东人,而明朝初年的大臣大多是淮西人,他们本就不是一个阵营的,让浙东人监视淮西人,才符合朱元璋的利益。

第三,刘基资历深厚,被朱元璋拜为“先生”,他来监察百官,那些“泥腿子”官员也会服气。

刘基在御史中丞任上也算尽职尽责,然而,到了洪武四年,刘基却以身体多病为由恳请告老还乡。朱元璋挽留无果后,最终同意了刘基的请求。

那问题来了,刘基走了,御史中丞这个“得罪人”的活谁来干?

当时,李善长已经归隐定远老家了,临行前,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胡惟庸来主持中书省的日常事务。而当时中书省还有一个重要人物,那就是汪广洋。

也就是说,刘基离开后,朱元璋需要找一个资历深、且疾恶如仇的人来监察中书省的胡惟庸、汪广洋等人。例如,朱元璋曾有意让汤和来主持御史台,因此授汤和“左御史大夫”的头衔。

汤和的资历足够,但却不愿意得罪人。经过几轮筛选,朱元璋认为汤和难堪大任,最终,朱元璋选中了一个人,他就是涂节。

由于《明史》没有给涂节立传,所以,在历史上,涂节的履历是很模糊的,只知道他是江西人,曾在河南为官。涂节做地方官时,还算清廉,曾以雷霆手段处理过几起贪腐案,深得朱元璋赞许。这也许是涂节升入御史台,并逐渐成为御史中丞的原因。

需要补充一下,明朝的御史台仅仅存在15年,洪武十五年,朱元璋废除御史台,设立都察院,所以,明朝真正有“御史中丞”这个官衔的人并不多,涂节便是其中之一。

二、胡惟庸的奇怪对手

按照朱元璋最初的制衡之术,御史中丞和中书丞相应该“对手”,因为他们是相互牵制的关系。然而,胡惟庸的这个对手似乎有些奇怪,因为种种迹象表明,涂节和胡惟庸是很可能是沆瀣一气的。

最支持这个说法的是《明史》,《明史·胡惟庸传》记载:

    (胡惟庸)乃与御史大夫陈宁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,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。

意思是,在洪武十二年,胡惟庸的儿子在闹市中驾车,出车祸身亡。胡惟庸一怒之下,杀死了车夫。这件事导致民怨沸腾,朱元璋一怒之下,让胡惟庸为车夫偿命。胡惟庸提出自己可以补偿钱财给车夫的家人,但朱元璋的脸色仍没有好转。

这让胡惟庸感到了后怕,他拉拢御史大夫陈宁和御史中丞涂节,意图密谋起事,并且悄悄派人告诉那些归附他们的武将,提前做好准备。

这里,明确提到胡惟庸与御史中丞涂节“谋起事”,可见,二人已经勾结在了一起。只是,胡惟庸为主,涂节为辅。

让人想不到的是,就在胡惟庸“大事将成”的关键时刻,涂节突然出卖了胡惟庸。

涂节为什么要出卖胡惟庸呢?按照《明史》的说法,并不是因为涂节的良心发现,而是他突然怕了。

洪武十二年九月,中南半岛的占城国派使臣向明朝进贡,胡惟庸作为中书左丞相,竟然没有禀报朱元璋,私自接待了外国使臣。不巧的是,这件事被朱元璋身边的宦官碰上,宦官告诉朱元璋后,朱元璋很生气,责问胡惟庸(左丞相)和汪广洋(右丞相),胡惟庸连忙把责任推给汪广洋和礼部。朱元璋为了查清真相,只得一一审问中书省和礼部的相关官员。

到了十二月,这件事终于有了着落,朱元璋让右丞相汪广洋来背锅,汪广洋被贬到海南,半路上,朱元璋又下旨赐死汪广洋及其家眷,不料又牵连出了另一件事。《明史》云:

    帝怒,敕责省臣。惟庸及广洋顿首谢罪,而微委其咎于礼部,部臣又委之中书。帝益怒,尽囚诸臣,穷诘主者。未几,赐广洋死,广洋妾陈氏从死。帝询之,乃入官陈知县女也。大怒曰:「没官妇女,止给功臣家。文臣何以得给?」乃敕法司取勘。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当坐罪。明年正月,涂节遂上变,告惟庸。御史中丞商暠时谪为中书省吏,亦以惟庸阴事告。

原来,汪广洋有个小妾陈氏,是罪臣陈知县的女儿,陈氏在被赐死前身份暴露。明朝初年有规定,罪臣之女只能归给武将或军户,汪广洋作为文臣,陈知县的女儿怎么会落到他手里?这里面明显有猫腻。

朱元璋认为,发生这件事,御史中丞涂节没有做到监察百官之责,要问罪于涂节和御史台。

涂节见大祸临头,立即怂了,为了“戴罪立功”,他选择把胡惟庸正在密谋造反的事情告诉朱元璋。于是,朱元璋以迅雷之势抓获了胡惟庸,杀死胡惟庸和陈宁等人,并株连其全家。

胡惟庸和陈宁罪不容赦,那涂节怎么办?这个问题困扰了朝臣们。因为按大明律法,谋逆罪不可饶恕,涂节明显参与了胡惟庸谋逆案。与此同时,涂节率先揭露胡惟庸案,给明朝避免了一场危机,他也算首告有功。于是,围绕如何处理涂节,朝臣们吵了起来。

《明史》云:

    “节本预谋,见事不成,始上变告,不可不诛。”

朱元璋最后没有给涂节活路,他认为,涂节本参与预谋造反,见事情不成,才揭发此事,此人不能留!

言下之意,若涂节没有大祸临头,他是不会揭发胡惟庸的。这就是朱元璋杀涂节的根本原因。

三、涂节到底是黑是白?

胡惟庸被灭族,涂节被杀,包括《明史》等史料都认为,涂节是胡惟庸一党,且是核心成员。然而,在笔者看来,这里面至少存在两个疑点:

第一,涂节既然是胡惟庸的核心成员,他的口供为何有所保留?

胡惟庸虽然死于洪武十三年,但“胡惟庸案”并没有就此结束,此后的十年,朱元璋陆续查出20多名公侯曾涉及胡惟庸案。

比如,洪武二十三年十月,吉安侯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和延安侯唐胜宗、平凉侯费聚等人是胡惟庸最早策反的三位武将,只是,胡惟庸被杀时,他们三个没有被涂节供出来。同年,韩国公李善长也因身涉胡惟庸案,全家70余口被杀。

那么,当年涂节为了“戴罪立功”,揭发胡惟庸谋逆的时候,为什么还“留了一手”?他为什么不把陆仲亨、唐胜宗、费聚甚至李善长这条“大鱼”招认出来,这样功劳岂不更大?

笔者认为,涂节之所以没有招认上述几位“同犯”,只可能有两个原因:要么涂节不是胡惟庸集团的核心成员,他不知道胡惟庸谋反的详情;要么涂节压根就不是胡惟庸一伙。

第二,涂节为何揭发胡惟庸毒害刘基一事?

根据《明史·汪广洋传》记载:

    十二年十二月,中丞涂节言刘基为惟庸毒死,广洋宜知状。帝问之,对曰:“无有。”帝怒,责广洋朋欺,贬广南。

意思是,洪武十二年十二月,涂节弹劾左丞相胡惟庸曾下毒害死刘伯温,右丞相汪广洋也知道此事。朱元璋问汪广洋,汪广洋说他不知情,朱元璋生气,贬汪广洋去海南。

注意,汪广洋被贬的事情,发生在涂节告发胡惟庸谋反之前。

而上文提到过,汪广洋被贬之后才遭赐死,因而他的小妾陈氏身份曝光,这才导致御史中丞的涂节大祸临头,最终揭发胡惟庸谋逆案。

这里发生的三件事的时间顺序应该是这样的:(一)涂节告发胡惟庸曾毒杀刘伯温。(二)汪广洋因此受牵连被贬,半路被赐死;(三)汪广洋小妾身份被曝光,涂节大祸临头,进而举报胡惟庸谋逆。

那么,这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:胡惟庸谋逆案是涂节告发得不假,但在告发胡惟庸谋逆之前,涂节已经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了。

换句话说,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,涂节和胡惟庸就站在对立面了。而当时涂节并没有“大祸临头”。这足以说明,涂节和胡惟庸可能不是一条船上的,他们俩本来就不对付,涂节也许一直在找胡惟庸犯罪的证据,毒杀刘伯温,就是涂节找到胡惟庸罪证中的一条。

那么,既然涂节不是胡惟庸的同伙,他为什么会因为“胡惟庸案”而死呢?历史学者吴晗有一条推测,笔者认为有一定道理,吴晗认为:涂节之死,并不是因为他是胡惟庸的同伙,而是因为他揭发了胡惟庸毒杀刘伯温的事实,而胡惟庸之所以这么做,是奉了朱元璋之命。

也就是说,涂节告胡惟庸杀刘伯温,相当于揭了朱元璋的老底,这样的人,朱元璋焉能留?

恰巧,此事发生后,涂节又察觉了胡惟庸正在筹划谋逆,他进而告发胡惟庸。没想到的是,朱元璋趁机把两案并作一案,最后顺手把涂节也算在胡惟庸谋逆案中,如此一来,涂节也就变成了“见事不成,始上变告”,坐实了他胡惟庸“党羽”的身份。

四、读书人的宰相梦断

笔者此前曾写过一篇关于胡惟庸的长文,“胡惟庸案”是洪武四大案之首,前后牵连共3万余人,因为在封建社会,谋逆罪一般都涉及“连坐”,所以,这3万余人中,肯定有被冤枉的部分。但是,胡惟庸作为主犯,他被冤枉的可能性极低。但涂节是不是被冤枉的,这就很难说了。

胡惟庸案爆发后,朱元璋深感中书丞相的权力太大,对王朝产生威胁,因此废除了中书省,至此,中国自秦汉时期开始的丞相、宰相等类似“相权”的制度,彻底宣告结束。

因为涂节,中国封建王朝2000年的铁律被打破,“相权”从此不复存在。

古代士大夫以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为己任,多少读书人都梦想“封侯拜相”,因为胡惟庸案,“洪武”之后再无宰相,可以说,读书人的宰相梦碎了。此后,明清两代进入内阁时代。

山河月明朱元璋看望朱棣?

生了你这么个儿子,还不如生头牛呢!”

“他怎么又打老子儿子了?这个老匹夫!”

“你以前的裤子都是我给你一点点洗干净的……”

……

这些台词,如果是从威震八方的明太祖朱元璋嘴里说出来,可能不少人会觉得有点“离谱”。

但这“不科学”的一幕恰恰出自刚刚开播的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中。事实上,其中不少情节都是有依据的,非但不离谱,还很“人间真实”。

朱元璋骂儿子的日常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老朱家的欢乐日常

看惯了宫斗剧的观众,会觉得皇室家族充满了勾心斗角、你争我夺,对权力的欲望磨灭了亲情。但其实,皇家并非没有真感情,天潢贵胄不一定就不配拥有父慈子孝、兄友弟恭的体验。

朱元璋登基后,明朝皇室就成为一个打破常识的典型案例——接地气。

好磕的父母爱情

《山河月明》里,朱元璋与马皇后之间的互动,很像民间的欢喜冤家。朱元璋在前朝处理政务,马皇后在后宫下厨做饭、纳鞋底。朱元璋回到后宫以后,马皇后直呼他大名“朱重八”,朱元璋喊皇后“婆娘”。

影视剧中的马皇后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这在别的朝代似乎不敢想象。历史上,朱元璋和马皇后是患难夫妻,朱元璋当年跟随郭子兴征战,因功劳日增遭到猜疑,最后被郭子兴关了起来。没吃没喝的时候,马皇后背着人偷偷把刚出炉的炊饼揣在怀里送给朱元璋,以至把胸口都烫伤了。当上皇帝后,朱元璋不忘与马皇后的患难岁月,私下与皇后仍像寻常夫妻一样相处。

马皇后与明太祖的日常对话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《明史》记载,有一次后宫有人犯事,皇帝知道了很生气,马皇后也跟着生气,叫人将宫人押到宫正司去议罪。皇后一生气,皇帝就不生气了,他问“你干嘛不亲自处理呀?”皇后回答说,赏罚得冷静分明,我怕您在隔壁又气在头上,处罚结果有失偏颇,而且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专门的部门做才好。

皇帝又问,那我生气,你为什么也跟着生气?马皇后理直气壮地回他,我不这样,皇帝不知道还得气多久呢。

老夫老妻之间既相互懂得又相互拿捏的,散发着好嗑的“父母爱情”魅力。

“相爱相杀”父子情

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,十多个女儿,但并未因此疏忽和孩子间的感情,反而尽可能多地与他们相处。像现在很多家长一样,他们也为子女的教育问题、婚姻问题操碎了心。

在《山河月明》里,朱元璋好心关心儿子的学业,结果去皇家学堂一看,发现老四朱棣竟然翘课了,气得朱元璋直吐槽朱棣:“顽劣、不争气”!

逃学被家长发现怎么办,有点急,在线等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历史上,草根起家的朱元璋,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。他担心孩子们从小冠服华丽,饮食甘美,将来会不思进取,难当大任,一有机会就手把手教孩子们道理。还当吴王时,朱元璋和长子朱标祭祀完毕,要回宫时,对朱标说,将士都中夜起来,随从我们到现在都没有吃饭,你这次也要步行回宫,明白要勤勉,不要骄傲懒惰。于是,13岁的朱标一路小跑赶回宫去。

当然,在教育一事上,往往是很难“父慈子孝”的。朱元璋给皇子们选派了名儒做老师,其中有一位师傅李希颜脾气古怪,皇子们有顽皮不听话的,常用体罚惩治,有一次甚至把一个小王爷的额头打出一个大包,朱元璋气得大怒,但也并未说什么。

俨然一位既心疼儿子,又希望他学好的“老父亲”。

学习的事,朱棣估计也没少让朱元璋操心,少年时,朱棣对读书确实不太感兴趣,可能因为出生自军营,从小野惯了,他对上战场打仗更感兴趣。

一般情况下,帝王将相的身后纪传都会尽量多夸夸传主。然而,正史《明史》对朱棣的称赞也仅限于“状貌奇伟,美髭髯,勇智有大略,能推诚任人”,除了夸朱棣长得帅,更多的还是说他有勇有谋,之后还记录了他“奉命同晋王讨乃儿不花”并凯旋的事迹,却绝口不提他的文化课怎么样。无怪乎《山河月明》里老朱要吐槽自己的儿子“不争气”了。

朱元璋和朱棣的“塑料父子情”并不仅限于此。《山河月明》里,朱元璋亲自为朱棣与重臣徐达的长女赐婚。但是“不孝子”朱棣先是拒绝跟徐达的大女儿结婚,后又偷溜出皇宫进了军营,要求跟着徐达去漠北打仗,结果被徐达反手安排了40军棍。

明太祖“恨铁不成钢”现场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大臣打皇子,皇帝听了似乎该心疼儿子才是。但是朱元璋还嫌打得少,嚷嚷着“我没这么个儿子”“生你不如生头牛”。

是不是很像网上那些催婚的“老父亲”?

大型真香现场

不过,男方的这场戏剧性的逃婚最后却是个“真香现场”。朱棣和徐达的女儿“先婚后爱”,在剧中频频“发糖”。

洪武九年(1377)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,行册封礼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历史上,朱棣与徐皇后的感情从一开始就十分深厚。徐皇后天资聪慧,饱读诗书,自幼就有“女诸生”的美誉。早年就入宫侍奉马皇后左右,正式成婚前,与朱棣已相伴三载,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少年伉俪。

朱棣还是燕王时,府中内务事宜皆由徐氏辅助管理,靖难时她还亲自防御守备。朱棣登基后,夫妻感情历久弥坚,时常同起居,讨论政事。朱棣操劳国事,到了午后还未用午膳,徐皇后便饿着等他一同进食。朱棣批阅奏疏、处理国事时,徐皇后时常安静地站在一旁侍奉他,朱棣于心不忍,便劝她先去休息。

朱棣一生有四个儿子五个女儿,九个孩子中,有七个是徐皇后所生,也可看出两人感情之深。

剧中“先婚后爱”虽是演义,但帝后情深是为真。磕这对CP的可以放心磕了。

“冤种哥哥”的日常

古代长兄如父,父母家事烦杂时,通常由长兄代为照顾弟弟。剧中,朱标在将十二弟托付给朱棣的时候也说过,朱棣是他一手带大的。作为带大弟弟的长兄,弟弟们一惹祸,朱标就出来救场,给弟弟背锅,挨爹妈的骂,十足的”冤种哥哥”。

朱标委屈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在真实历史中,由于朱标去世过早,没有留下太多跟弟弟相处的故事。但是据《明纪·卷六》记载:“太子为人友爱,秦、晉诸王数有过,辄调护之。”

不过护归护,朱标作为太子,也是明是非,有原则的。

《山河月明》里,朱棣不想与徐妙云联姻,被徐家人告知了太子殿下,平时总护着他的朱标,这次拿出了藤条、鞭子,打得朱棣血肉模糊。可见在大是大非面前,朱标还会拿长兄的架势教育弟弟。

朱标教育弟弟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史书没有记载这个故事,但朱标为人的确很有原则,特别体现在跟自己父亲意见不和的时候。

史籍记载,洪武七年,太祖宠爱的孙贵妃去世,朱元璋破例提升了她身后事的规格,要求诸位皇子也要为贵妃服“齐衰杖期”。朱标不愿意,认为给庶母服齐衰、持丧杖,这是周礼时大夫以下的士阶层才需要遵守的礼仪,现在连诸侯家的庶子都不用为庶母服齐衰杖期,我们这些皇帝的亲生骨肉凭什么要受这种罪?

皇帝听完生气极了,直接提剑赶来。刀剑无眼,朱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。他一边逃跑,还说着:“您要打我,我就跑路,免得你真的打到我了还得把您自己陷入不义之地”。

太子听了都生气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君臣亦是老哥们儿

在君臣关系上,朱元璋同他的“偶像”刘邦一样,都担着“杀功臣”的恶名。但帝王心的转变往往也有一个过程,将生死与共的兄弟变成卧榻旁酣睡的潜在敌人,其中也要经过无数不安的层层累加。至少,我们可以猜测,在明太祖刚登基不久的一段时间里,朱元璋对这些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,依然是情谊多于猜忌的。《山河月明》剧中,就有提到朱元璋与徐达的这种情谊,甚至还有两人的不少“拌嘴日常”。

朱元璋、徐达与朱标一起吃饭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剧照

朱元璋25岁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时,就已经结识了徐达,并且两人“一见语合”。

太祖登基后,不仅将远征北元的重任交给徐达,使其为太子少傅,培养朱标,还让四子朱棣给徐达做了女婿,想来徐达不但与太祖投机,还深受其信任与重用。而且,两人在私下的相处中,也维持着这样一种奇妙的关系。

《明史·徐达传》记载,朱元璋登基后,有一次徐达打仗归来,皇帝与徐达私下吃饭喝酒,还跟徐达称兄道弟,两人关系可以说得上是非常亲近了。

草根家族的自我修养

老朱和他的亲朋好友们,在日常生活里非但不是“高岭之花”,甚至还有点“大老粗”的气息,这与朱元璋的草根出身有莫大影响。

大家都知道,朱元璋是从穷乡僻壤里走出来的,骨子里其实非常“接地气”。在政令旨意中,朱元璋的措辞有时候也很“直接”:

如今军官全家老小,吃着穿着的,这见受的职事,都是军身上来,这军便似他家里做饭的锅子一般,便似仓里米一般,又似庄家种的田一般。这军官每,如今害军呵,他那心也那里是个人心,也赶不上禽兽的心,若比草木也不如。

——朱元璋《大诰武臣·序》

我的言语,这里册儿上都写着有。

——《高丽史·辛禑世家》

今后差使臣来时,要通汉人言语的来;不通汉人言语的,不许来。

——《李朝实录·太祖康献大王实录》

我爷儿四五个,便作死了我时,我也有儿子出来承袭做官。

——《大诰武臣·咒诅军人第八》

这种通俗又好玩的话,竟然是从一位皇帝嘴里说出来的,简直不可思议。然而类似的大白话圣旨,朱元璋可是留下了不少。这大概是因为,朱元璋从小没怎么读书,大部分时候也习惯用这样通俗的话了。

左图为影视形象中的明太祖。来源/微博@电视剧山河月明;右图为明太祖像。来源/台北故宫博物院

当然,天子还是要有一套相应的体制以彰显他的地位,哪怕是一位“草根皇帝”。因此,朱元璋登基后,一方面将某些规矩制定得非常地“接地气”,另一方面也要求事事都尽可能地符合天家仪制。这种双面性非常直观地反映在了明初的“等级森严”“风格敦朴”的服饰仪制上。

影视剧中,明初人物的服饰基调也偏朴素。来源/微博@电视剧山河月明

明初,许多百姓的衣着都保留着蒙古族的特点。朱元璋下令“衣冠如唐制”,上采周汉,下取唐宋,同时又保留和改良了一些蒙元服饰,如明官吏及内侍常穿的曳撒,就是从蒙元的“质孙服”演变而来的。

而在体现等级制度的服制上,以皇后礼服为例,明朝在开国之初就制作了皇后礼服,洪武元年,礼部官员遵照明太祖朱元璋的要求,拟定了一套冠服方案,皇后礼服主要以唐宋制度为参考,恢复了中断近百年的翟衣制度,其中袆衣是:“深青为质,画翟,赤质,五色,十二等。”洪武二十四年,又对皇后礼服进行修订,将袆衣改称翟衣,同时还绘制了翟衣的彩色插图。

宋高宗皇后坐像。来源/台北故宫博物院

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剧照

此外,文武官员的常服,也以不同纹样的“补子”区分出了十数个等级:

用杂色纻丝、绫、罗彩绣花样。公、侯、驸马、伯服,绣麒麟、白泽。文官一品仙鹤,二品锦鸡,三品孔雀,四品云雁,五品白鹇,六品鹭鸶,七品鸂鶒,八品黄鹂,九品鹌鹑,杂职练鹊,风宪官獬豸;武官一品、二品狮子,三品、四品虎豹,五品熊罴,六品、七品彪,八品犀牛,九品海马。

——《明史·舆服志三》

李善长官服上的补子纹样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《山河月明》中就有众多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景,官员着颜色各异的官服,站立位置也有所的不同。这是参照了明代官服颜色按品阶高低进行设置,一至四品绯色,五至七品青色,八至九品绿色。

从皇后的礼服,到官员补子纹样、官服颜色,可以说对明朝服饰的细节拿捏得死死的。

山河放异彩,月明谱华章

尽管出身草莽,但环境塑造人,纷繁复杂的朝堂大小事终将洗尽“老朱家”身上的“草根”气息。

影视形象中,明朝臣民需跪拜皇帝,有别于前朝。来源/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截图

然而或许正是草莽的出身,赋予了洪武、永乐两代人坚韧宏大的抱负。前有朱元璋数征漠北,后有永乐皇帝五下南洋。近年来,有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表明,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轨迹很可能已经涉及美洲大陆,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早了数十年。

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“麒麟”,正是今天的长颈鹿。来源/《〈明人画麒麟沈度颂〉轴》台北故宫博物院

正是这样接地气又有远大抱负的“老朱家”,站在当时的权力之巅,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开拓,一步一个脚印,打造出17世纪之前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——大明王朝,创下无数辉煌的历史里程碑。

明人高岱说:“成祖五出漠北,三犁虏庭,当时不无苦楚其劳费,然迤今二百年,虏所以不敢大肆凭陵者,则其余威之震,后世所藉赖不浅也。”

电视剧《山河月明》呈现了创立内阁、疏浚运河、两征漠北、五下南洋等永乐时期的经典举措

回看剧中的人物,那攀在树上的少年朱棣的眼里,似乎是遥远的漠北,更是少年心性的一腔豪情,与大明的万里江山。

责任编辑:张奥


在这个信息快速变化的时代,有有希科技视界资讯站是您的知识宝库。无论是深入了解新闻动态,探索科技前沿,沉浸在游戏世界,享受娱乐八卦,还是洞悉财经市场,体验生活智慧,挥洒体育热情,追踪星座秘语,规划旅行梦想,领略潮人风尚,或是掌握职场法则,我们都为您提供一站式服务。

让我们一起,用心感受每一篇文章的韵味,发现知识的乐趣,成为生活的行家里手。在有希科技视界资讯站,每一次点击,都是一次全新的发现。



在江湖的信息海洋中,有有希科技视界资讯站犹如一座灯塔,为您指引方向。在这里,我们不仅追踪最新科技产品评测,洞察前沿趋势,更为您提供生活质量提升指南,助您提升生活品质。无论是探索星座运势的奥秘,还是品味环球美食的精致,文化探索的旅程,以及职场晋升心得体会的分享,我们都将为您呈现。对于体育健身初学者指导,我们也有专业的指南,助您在武侠世界中,保持最佳状态。让我们一起,掌握各行各业的第一手资讯新闻,成为江湖中的信息大侠。粤ICP备18154276号 联系QQ: